台灣聖公會成立於1954年。
它的背景是1949年,一些原居大陸各省之中華聖公會教友,追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然後在美國聖公會的協助之下成立的;目前台灣聖公會仍然隸屬美國聖公會第八教省海外教區。
在台灣聖公會成立之前,日本聖公會曾在日本政府佔領台灣期間(1895年至1945年),在台灣從事牧養和宣教的工作,遺憾的是,日本聖公會的工作對象是以日本人為主。當時,僅有極少數台灣本地人是聖公會教友,1945年日本人戰敗以後,日本聖公會也從台灣撤退。而日本聖公會在台北市長安東路之禮拜堂被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使用,成立台北中山教會。
臺灣聖公會成立迄今,約可分為三個階段:
A.草創、開拓期,以兩位美國出身的主教為代表:
甘納德主教(1954-1960)、吉爾生主教(1961-1964)。
B.形成、發展期,以三位香港出身的主教為代表:
王長齡主教(1965-1970)、龐德明主教(1971-1979)、張培揚主教(1980-1987)。
C.自立、本色化時期,以兩位本土出身的主教為代表:
簡啟聰主教(1988-2001)、賴榮信主教(2001-)。
五十年來,主教及所有牧者、同工照著使徒保羅:「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四:2)的教訓,在全省各地建立了十六間教堂,以宣揚基督的福音,並且透過九所附設幼稚園及聖約翰科技大學專責教育事工,不僅服務社會,更藉此將基督精神深植於社會文化中。在信徒神學的教育上,三一神學中心分別於北、中、南三地推展多樣化的平信徒靈命裝備課程。
台灣聖公會繼承著聖公宗普世大公合一的交談合作精神,分別與基督教長老會台南神學院、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合作培育本宗神職人員,這兼容並蓄、寬廣包容正符合安立甘(聖公宗)的精神;此外,台灣聖公會主動、積極和其他教派,共同推動教會合作協會、福利會、論壇報、基督徒聯合運動會等,具體地落實本地教會在社會服務、文字宣教及健全基督徒身、心、靈等事工上合一的見證。
在普世大公教會中,因台灣聖公會地處東亞而成為東亞聖公宗協會的一員,分享參與地區性的事工;近年來分別與加拿大新西敏教區及日本大阪教區的結姊妹教區,彼此分享學習,擴展信仰的視野與體驗;再者,台灣聖公會不僅因隸屬於美國聖公會而得參與普世聖公宗召集的蘭柏主教會議,展現出台灣聖公會是普世教會中的一員,也繼承著自初代教會而擁有的使徒傳承。
五十年來,上帝透過主教、牧者與弟兄姊妹們同心協力、信心、謙卑、順服的事奉,祂所賜豐盛的恩典與祝福,大大超過我們所配得的。為此我們以「感恩、行道、多結果子」來慶祝在台宣教五十週年,以表達我們將竭盡心力,早日完成大使命的任務,歸榮耀於主的名。
在普世教會邁入廿一世紀之際,台灣聖公會的所有同工、同道們,將以更謙卑、順服的心,繼續裝備主的聖言和教訓,並在聖靈的充滿與帶領之中,以「興起發光,見證主訓」的宣教事工目標,繼續向前邁進,使耶穌基督的福音與救恩,藉著我們屬祂的兒女們,因著更新的生命,所活出的愛、平安、喜樂的見證與宣教,能帶領家人、親友、同事、鄰舍和我們所接觸、關懷的人,也蒙恩得福,一起讚美上主。
【台灣聖公會盾徽意義】
主教冠:1. 聖靈的象徵。2. 聖公宗為主教制教會。3. 二個十字架代表用生命去見證上帝的救恩和靠主剛強勇敢得以成為眾靈的監督和牧人。並因兩約而堅固,得以驅逐真理的仇敵,去榮耀上帝。
十字架:1. 信仰的象徵。2. 救贖的印記。
光芒:1. 基督的恩慈光照宇宙四面八方。2.四維八德的倫理思想。3.主基督復活的榮耀。4.興起發光接受主差遣往普天下去傳福音。
顏色:白色-純潔、喜樂和真理的光輝。紅色-用火熱的心服事主。金色-上帝的榮耀。